close

最近上了『防禦虐待兒童』的課,越讀越感到心痛。一開始有一點不想把這一篇文章寫完,沒想到在上課的前後發生了林小妹妹燙傷事件,週末看〈敗犬女王〉又看到盧卡斯嚷嚷邱小妹事件的醫師道德,讓我不得不又開始提筆﹝提鍵盤吧?﹞

先讓大家看看我見過的例子,當然人名會不一樣以保護被害者:
一位懷孕八個月的媽媽帶著四個年幼的孩子去產檢,助產士發現媽媽有兩個熊貓眼,一追問之下媽媽泣不成聲,媽媽的英文又不好,來英國十多年都不太會講英文,都是和孩子學英文的。媽媽坦承被陌生人侵入家裡而被挨打,當時抱著一歲的小兒子,小兒子被摔到沙發,媽媽還從樓上被摔下來。助產士請急診室醫師幫媽媽驗傷,而我被請去幫每一個孩子體檢。仔細一問,媽媽的前男友從事毒品走私交易,媽媽在生了三個孩子後決定離開前男友,後來又遇到新男友,生了小兒子,現在又不小心懷孕,新男友對孩子們都很好,卻是非法移民又沒有工作。媽媽說,不認識毆打她的人,我倒是質疑。幸好四個孩子都白白胖胖的,不過都過度的安靜乖巧。當晚我們和社工交涉,安排了當晚的住宿,也提供醫療證明請社工安排事後更大的房子。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在英格蘭的數據﹝我怎麼有直覺在台灣會更高﹞
四分之一的女性經歷過家暴(BMA 1998).
每三天都有一位女性,被現任或前任伴侶謀殺 (Womans’s Aid Federation of England (2001) Domestic Violence (Statistical Fact Sheet – Health).
父虐兒案中,六成的媽媽也是受害者 (Mullender 1998).
曾經面對家暴的孩子,越有可能發展出行為偏差和健康問題,尤其是憂鬱症和躁鬱症 (Jaffe and Suderman, 1995).
小時候經歷家暴的男孩,長大後可能虐待自己的老婆是其他人的兩倍(Strauss et al, 1990).
目睹家暴的孩子,更有可能離家出走、自殘、吸毒、酗酒、援交、助長少年妓女/男活動、性侵 (Wolfe et al, 1995).
家暴的導火線來自懷孕、結婚、同居﹝這樣誰敢找對象啊?﹞
帶著外傷來急診室的婦女,18%都是家暴受害者 (BMA 1998).

台灣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網的資料很棒:

一、家庭暴力:
  1. 有太多的家庭暴力因為受害者的個人觀念或社會認為是家務事的狀況下, 而很少公開,因此實際發生的案件數遠大於報案的數字。而且,一而再、 再而三的暴力行為往往是得寸進尺,越演越烈的。
  2. 家庭暴力存在於各種經濟、教育、種族、宗教背景的家庭中。
  3. 許多施虐者並沒有酗酒的習慣。
二、受虐婦女:
  1. 許多受虐婦女長期扮演著委屈求全的好妻子、好母親的角色,而施虐者仍然我行我素。即使受虐者繼續留在婚姻中,也往往是為了孩子、經濟因素或背負了傳統要求〞好女人〞必須維繫整個家庭的責任等等原因,而不得已繼續留在暴力關係中,絕對不是有被虐待狂。另外,受虐婦女的教育程度從小學到博士都有。
  2. 由於遭受暴力的長期壓迫,使得受虐婦女不得不採取一些看似不太尋常的 生存方式,究其原因其實是長期的焦慮、恐懼、緊張造成極度的無助、敏感、依賴等心理症狀,進而產生社會適應不良的行為反應。適當的心理輔 導可幫助受虐者重建愉快自主的生活。
  3. 只要受虐婦女成功的走出家庭暴力,他們通常會更審慎地選擇下一個伴侶
  4. 由於許多受虐婦女抱持著相保守的家庭觀,常一味地認為自己必須為整個 家庭健全負完全的責任,再加上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或想要離開但施虐者卻揚言對其不利,因此,受虐婦女常常在真正離家前有許多的掙扎。
  5. 光是目睹暴力,就足以對孩子造成巨創,絕非受益。一個完整而不健全的家,孩子通常只是另一個受害者。
三、施虐者:
  1. 只要施虐者願意接受心理諮商或治療,學習新的行為來解決問題是相當可能而且有效的。
  2. 許多施虐者只在家中施暴,在其他的社交場合卻可能是非常溫文有禮,言行都有分寸的人
  3. 研究已顯示施虐者之身心狀況與常人無異,而在暴行後,施虐者甚至常後悔自己的衝動行為,但是若不經過治療,施虐者是很難終止其暴力行為的。
  4. 許多施虐者是醫生、律師、政治家等專業人士,而且長相斯文體面,甚至有時施虐者是相當善體人意,頗有情趣的
四、處理家庭暴力
  1. 學習一種有助於情緒壓力的抒解又不會傷害他人的方法才是治本之道。
  2. 由於長久以來警察常把家庭暴力當做家務事,因此即使受害者報了警,卻得不到重視。﹝救人喔!﹞
  3. 家庭暴力往往是循環式的發生,不但不會自動終止更會越演越烈,需要專業人員的介入,和長期的努力才能改善。
  4. 家庭暴力問題往往呈現了一個糾結混亂家庭關係,一段時間的分開,可使置身暴力家庭的人不再掉入舊有的行為模式,而能真正看清問題的根源,並以一種新的認知和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5. 暴力行為往往在婚後更是變本加厲﹝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最佳印證﹞

《婚前如何預防暴力》
(一)他或她是否有暴力傾向?

儘管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婚姻暴力成因的了解並非百分之百,但我們確實知道一個人如何處理壓力、焦慮的方式是重要的指標。根據受害者所提供的施虐特 質,也許你不妨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再決定是否要與對方做朋友、或互訂終身。
  1. 他生氣時都做些什麼?不論你們的爭執多麼微不足道,他卻常常威脅著要甩東西、捶牆、打破物品、傷害你等等。這正顯示他缺乏自制力的危險訊號。
  2. 他是否對動物很殘忍或曾對他人暴力相向?你應該留意他是否認為使用暴力獲得權力是一種可以被接受的事。
  3. 他企圖使你在他的控制之下嗎?他是否以一種看似出於關心但卻可能過於干涉管束你如何穿著、如何過日子的態度或行為來對待你。甚至可能到了讓你覺得沒有他,你就不能做決定的程度。
  4. 他試圖將你與親友隔離?切斷你與親友的聯繫是一種有效控制你的方式,他常有這樣的舉動嗎?
  5. 他常常覺得你要為他的錯誤負責? 對他而言,每件事都是別人的錯。
  6. 對於你的成功,他如何反應?顯示一些忌妒是自然的,但他若感到受威脅、生氣、憤怒等都是一種警訊。
  7. 他能否同理他人的感受?如果他沒有能力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則表示他可能會傷害別人。
  8. 他曾經打過你嗎?不管他事後如何表示道歉,一旦他打你一次,就已經打破男女關係的禁忌,這也使得下一次出手更容易些。
  9. 他曾經打他前任的女友嗎? 這更能顯示他會打你的潛在因子。
  10. 他重視你的意見嗎?施虐者的低自尊往往使他想要控制他人的意志、行動,以增強他的自尊。因此往往他是非常自我中心,而忽視你的意見與自主選擇權。他或他的父母是否有飲酒或吸毒的問題?
  11. 他讓你積極的追求你自己的興趣嗎?施虐者的低自尊常會因為你追求個人理想而感到威脅,以致於不願意你追求自己的興趣、成長與發展。
  12. 當你要他停止對你的無禮行為,他是否真的停止?記錄一下他如何回應你的要求!如果改善有限,要考慮你們是否要繼續目 前的關係!
  13. 他的需求是否來得太快太強烈?他要求立刻要擁有你而且想一天到晚都看到你。這已顯示他只是要滿足他的幻想而非與真實的你建立關係。
  14. 他是否對男人、女人的角色非常傳統、堅持男人應如何,女人應該如何? 注意看他是否認為女人應該留在家,照顧先生並且遵循先生的指示。
  15. 他是否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的人,往往無法用理性的方法來處理事情,因此在你決定與此人建立長久的關係前,最好了解他是否有意願改變自己用暴力解 決問題的方式!
  16. 他是否看輕他自己?越是看低自己的人,越容易用暴力掩飾他的不安全感。
  17. 他的情緒呈兩極化?心情好時,他很仁慈;但其他時候都相當暴力而殘忍。
  18. 他是否來自一個暴力定庭?在暴力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也只學會了以暴力面對問題。
  19. 他是否對他人也相當無禮?他能夠公開地對他人無禮,則難保私底下,他不會對你粗暴。
  20. 在約會時,他是否對你很惡劣?如果在約會時他已對你粗暴,那麼施虐者決不會因為與你結婚而改變暴力行為。
  21. 你是否因害怕分手後遭到報復而不敢提出分手要求?
  22. 若你已感受到這股恐懼威脅,請尋求協助。

(二)衡量你們的關係是否〞平等〞
  1. 不具威脅性的行為-雙方可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需恐懼遭受虐待
  2. 信任和支持-彼此支持、尊重雙方的生活目標、表達感情的權利、親友、社交活動和意見
  3. 分擔經濟-一起做金錢上的決定,確定財務安排上對兩人皆有利
  4. 尊重-不批評、且能了解並重視不同的意見
  5. 責任分擔-彼此同意公平的責任分擔,一起做家庭決議
  6. 誠實和負責-接受自我的責任、承認過失、開放的溝通
  7. 分擔教養責任-能成為孩子正向的模範
  8. 協調和公平性-尋找能相互滿足的解決方法,接受改變而且願意妥協
《婚後如何避免暴力》
除了警覺導致暴力行為的訊號外(如處在暴力循環中的壓力期,就應及時阻止),在發生爭執時,雙方都要將〞彼此尊重〞謹記在心;有暴力傾向的人應設法採取 能讓自己冷靜的步驟;而另一方則應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以下略作說明:

(一)彼此尊重的爭執原則:
意見可以不同,但目標一致-一起生活、一同分享
  1. 雙方都同意那是爭執的時機,若一方自認壓力太大而難以理性處之,則另 一方不應一味爭執下去
  2. 針對目前事件而不翻舊帳
  3. 鎖定一主題而不是丟進各種不相干的問題
  4. 不攻擊對方弱點
  5. 絕不放棄溝通,而是設法協調
  6. 不要一味只想贏
  7. 尊重對方有哭泣的權利而不因此轉移話題
  8. 絕不使用暴力
  9. 請多用肯定的字句:〞我很抱歉....〞 〞我很遺憾....〞 〞我很難過....〞 〞我需要你....〞 〞請幫助我....〞 〞我是錯了....〞 〞謝謝你....〞 〞我愛你....〞
  10. 切勿使用的字眼:〞你從不....〞 〞我告訴你就是這樣....〞 〞你總是....〞 〞我不想討論....〞 〞你什麼時候才學得會....〞 〞我告訴你多少次....〞
抱怨的原則:ABCDE公式
當內心不舒服時,是可透過溝通的方式,表達內心的需要,抒緩自己的情緒, A代表某一令人不悅的行為事實 B代表自己的感受C代表自己真正的行為事實D代表自己需要的行為,E代表自己的珍惜與感謝。例如某一先生常在太太開車時,不斷嘮叨,指揮太太應該如何開車,弄得太太常常氣得不知如何是好,不是生悶氣與先生冷戰,就是鬧得不歡而散,甚至大打出手。其實,這位太太可以嚐試ABCDE法則,A先針對先生不斷嘮叨,指揮太太的事實〞你常常在我開車時,不斷的唸我,指揮我〞;B自己真正的行為事實,〞其實,平常我開車從沒出過車禍,甚至很少迷路〞;D自己需要對方所表現的行為,〞你如果可以不在車上,一直唸我,說我的不是〞;E自己珍惜與感謝,〞我會非常感謝你對我的疼惜....〞。ABCDE這項抱原則的關鍵運用,在於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在於對對方真誠的相信與感謝,而不是先批評對方,或與對方冷戰,拒絕與對方溝通,雖然運用起來並不容易,但卻對生活小細節的爭執上,大有助益。不僅可以化解無謂的爭吵,也可抒解自己不滿的情緒,甚至可以導正不恰當的行為,建立積極有效的行為,何樂而不為呢?

(二)如何使自己冷靜下來
  1. 立刻告訴你的伴侶,有時候你需要一些時間或而要冷靜以便放鬆下來談事情。也讓對方知道你何時會回來決定一個比較有利的溝通時機。而對方也可能正有此相同的需求。
  2. 只要一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或情緒已經逐漸緊繃,則趕快離開現場或當事人,以便有時間冷靜下來。
  3. 不要發誓或提高音調說話,或揚言要採取某種恐嚇行為。
  4. 走到別的地方放鬆下來並想想你自己的優點。提醒你自己這項溝通的目標 。也許走路、跑步或深呼吸都能幫你減低心中壓力。千萬不要開車、喝酒 或吸毒。
  5. 當你冷靜下來並再次面對當事人時,雙方一起決定一個較好溝通的時間,有雙方信任的第三人在場或許可以幫忙。

(三)如何確保你的安全
  1. 注意任何可能引起施虐者暴行的警訊。
  2. 避免在浴室或廚房發生爭執,因危險度高。有較大空間且沒有危險物品的 地方較安全,如客廳。
  3. 移走家中危險的武器。
  4. 不論任何一方都應在爭執發生初期,離開對方以求冷靜。
  5. 平時應記住友人、相關政府和民間機構或庇護中心的電話,以便緊急時求助。
  6. 多打幾把車鑰匙藏在施虐者找不到的地方。
  7. 將幾件換洗服放在朋友處以便迅速脫身。
  8. 為了小孩的安全,當爭執發生時,應讓小孩回到房間,而不是用雙手保護孩子,因孩子仍可能被波及。
《暴力發生時該怎麼辦》
  1. 勿再以言語刺激對方火上加油﹝燙傷小妹的媽媽請注意﹞
  2. 保護自己的頭、臉、頸、胸和腹部
  3. 大叫救命,使鄰居、親人能及時趕到
  4. 盡快脫逃到親友、鄰人或庇護中心
  5. 110報警,使警察阻止施虐者施暴,並護送你到醫院或庇護中心
  6. 驗傷拿甲種驗傷單,並以照片為證
  7. 到警察局備案、作筆錄
  8. 保留證物,如驗傷單、凶器、遭破壞之衣物
  9. 在司法人員到達前,必需維持暴力現場原狀以留存更多的證據
  10. 求助於有關機構
《暴力發生後該怎麼辦》
  1. 撥打一一三保護專線
  2. 向各縣市政府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求助
《對受害者的身心影響》
在家庭暴力長期的迫害下,受害者己累積了多重的心理創傷,而且往往也出現身體上的不適和疼痛,不只需要醫療的照顧、親友的支持,若能接受專業的心理諮商或治療,更有助於走出暴力陰影,建立自信自足的生活。
※常見的情緒問題:憤怒、自尊心低、感到孤立和無助、意圖自殺、恐懼、焦慮、憂鬱、責備自己、酗酒、濫用藥物、挫折、沮喪
※身體上的不適: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頭痛、性功能失調、全身無力、暈眩、失眠或睡眠過多、不正常的胸痛、沒胃口、對社交活動、工作提不起勁、疲倦、婦科類的疾病等等

資料來源:加拿大社區交流推廣會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iellas 的頭像
    ariellas

    Ariella

    ariell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